關於本網公告訊息生態部落格投票中心留言板網站導覽聯絡我們
大度山歷史 東海名人堂 生態專區 東海校園 東海別墅 環境監測 四季專欄
Home > 東海校園 > 教堂區 > 路思義教堂
[ 路思義教堂 ]

走過了約農路,會覺得視覺突然的開闊,映入眼簾的,便是東海最著名的教堂,除了欣賞教堂之外,教堂周圍的大草地也是你兩浪漫的好地方,有人在這寫生畫畫,有人在此拍婚紗照,小朋友在此奔跑追逐著,東海的教堂的斜坡,也提供你兩可以靠在斜坡上一起欣賞的好地方,假如遇到教堂剛好有開放的話,不彷兩人一起走入教堂中,想像一下兩人一起步入紅毯的那種浪漫氣氛。

    東海大學是一所教會學校,當年大肚山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因此常學生一切自給自足,美國聯董會深感校園附近缺乏靈性修養與禮拜集會場所,因此決定在校內建一座教堂。

    東海教堂即是美國著的《時代雜誌》、《生活》雜誌創辦人亨利路思義(Mr. Henry R. Luce)先生為了宣揚福音並紀念父親亨利溫特斯路思義牧師(Mr. Henry W. Luce)而捐款與建的,東海的學建校的過程中,亨利‧路思義夫婦及其妹妹,擔任聯董會董事長穆爾夫人(Mrs. Maurice T. Moore)不斷地捐款贊助,為東海大學早期的建設貢獻良多。

    由於東海是基督教大學,教堂便成了校內很重要的建築物。她的崇高性建立在開闊的區域,既不屬於教學區,也不屬於學生活動區,更有別於其他大多隱沒有在樹間的建築物,反而擁有自己一個獨立的天空。

    教堂神聖與莊嚴的氣氛,並不依賴支配校園中任何軸線或區域長表達。因為教堂位於整個學校的中心,在建校的初期,樹木不像現在茂密之前,校內任何一處可看到教堂頂端的十字架,這樣的精神指標一批溫柔地呵護著東海校園,當人們需要時,仰望即可。

    教堂見証了東海大學數十年來的發展守護著一批批的莘梓學子邁向人生,這一個建築與規劃的巧思仍影響著代代的東海人,為人所敬佩與讚嘆,值得我們一探竟。

    教堂結構為了採光及明確表現結構起見,四片曲面完全分離,類似倒置船底,其上小下大的形狀給人一種穩定的感覺,在對抗風力與地震力時甚為有力。由於屋脊部份分開,便有天窗出現,具有「一線天」的意涵。中部邊窗逸入的光線,給教堂添增了一份神秘感。其後為使前後曲面會於屋脊部份之結構易於處理起見,於是後部二曲面高於前部,呈重疊狀,後部高出之部份亦恰為內部教堂之地位,外觀適足以表彰其內部的重要性。

 

建築特色

1.外表造型

    整體說來,路思義教堂是很美很美的,無論正向它、背向它,內外皆美。由於曲面邊樑的厚度適中,外觀上,不但表現了曲面的輕快,同時有一種必要的量感。當然由正面或前方四十五度內觀看,最能表現出曲線「型」的美。

    教堂的高度,是依照平面容積的大小,在模型上按照適當的比例決定。從正面看來,教堂最寬處的底部,與最高點間,大致為一等邊三角形,此符合視覺穩定的要件。

    前後兩面是平板的吸熱玻璃,由於顏色較深,特別表現出「虛」的感覺。窗梃是黑色的,與深色的玻璃不太分得出來,顯得相當穩重。一般說來,窗子的分割設計,非常自然,比例極佳;水平材愈向上間隔愈大,很能配合直向的「間梃」。正面折線型的大門,亦配置得不落俗套。

    由於側面與前面的幾何組織不同,必需環繞一周後所得的整體印象才是教堂形式的全部。

 

2.看匠作

    路思義教堂的設計兼具傳統與創新的想法。傳統的道家思想有「無而後有,虛而後實」的說法,闡述於建築上,便是從「無柱、無樑、無牆」的過去至今日的「有柱、有樑、有牆」,而路思義教堂的薄殼結構則向前推至「亦柱、亦樑、亦牆」的新意境。

    進入此教堂後,視界將自然沿屋面曲線上升至屋脊天窗,更延伸於無極之太空;天界之感召,空靈之境界,油然而生。教堂室內裝飾簡單樸素,室內面之清水水泥,忠實顯露,肋骨型之交叉樑,明白表現結構內部之應力方向。室內樓板及座席,皆用木製,增加堂內溫暖氣氛,與屋面清水水泥成對比。

    樓板部份有如托盤,與屋面不相連接,外部與內部結構部份各成一體,條理分明,遇有伸縮震動時,可互不影響。屋面下部傾斜度低於人體高度,其下部空間不便應用,亦為樓板縮入的原因。

 

3.通風問題

    由於教堂形狀,下大上小,內部空氣調節有似煙囪之作用;冷空氣自下部氣窗自動抽入,室內熱空氣自動上升,由屋脊通氣窗排出。故下部座席部分之溫度不致過高。

 

4.凹槽設計

    四片曲面間,置前後窗、天窗,皆用鋼槽鐵焊接而成,其與屋面相接處,有伸縮接頭,蓋因牆面遇有溫度變化,或受風力及地震時,有伸縮的現象。玻璃則用茶色防熱玻璃,以免日曬及反光。鋼窗框梃,皆經計算,以抗最大颱風為準。在抗颱的設計上,弧形牆面,大大減低風的阻力。抗震上,前後窗、天窗、樓板與四面曲牆的銜接處,均留有伸縮縫,可以抗震、抗風、抗溫。

 

5.外部水溝

    牆與地的接觸處的四周,設計成凹槽,一則以利排水,再則教堂的四個立面就會感覺像從地底下長出來一般。陳其寬曾建議在四週凹槽上面加上花岡石的襯邊,然後再接上草坪,讓整棟建築物從土裡長出來的意象更清晰。

 

6.琉璃面磚

    教堂屋面外部覆貼琉璃瓦,用以保護水泥屋面,防水兼去垢,她的顏色也可以增加建築物的美感。關於面磚顏色的選擇,曾經考慮中國建築傳統所用屋面色澤--藍綠黃三種。但一開始便選定用黃色,原因是黃色是中國宗教建築的正統色,以及周圍都是綠色的相思樹林,若再用綠色便顯現不出來,而藍色也覺得太深,會吸收輻射熱。

    至於面磚的形狀,也曾考慮過長方型或鱗片狀,最後選定為菱形,因為菱形較易於適合曲面的鋪設,同時又與內部格子樑走向相同。

 

摘自『東海風』『東海校園建築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