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網公告訊息生態部落格投票中心留言板網站導覽聯絡我們
大度山歷史 東海名人堂 生態專區 東海校園 東海別墅 環境監測 四季專欄
Home > 東海校園 > 入口區 > 校門口
[ 校門口 ]

要認識東海大學的校園規劃,就要從校門口談起,對於東海大學來說,校門口的重要性隨著經營者和時代的不同而轉變,其演進過程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一、創校初期,校門口並不重要:

    東海大學在創校初期是沒有校門的。一直到1957年,東海大學才有『校門口』,但卻沒有所謂『門』的形式。只立在學校入口旁、刻著『東海大學』四個字的鵝卵石石碑供人辨識。

    一般人或許覺得奇怪,在校舍建築如此講究,甚至以此聞名的東海大學,為何校門卻是如此簡陋?最主要的原因是創立東海大學的『聯董會』希望成立一所文史大學,培養具有人文思想的人才,因此學校的建設上,以『人文精神』作為主要訴求,基本上老師和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更是所有校園設施的使用者,因此校門口的『門』和與校園裡的教室、宿舍、禮堂等設施相較之下,後者的重要性遠超過前者。

二、確立正式的校門:

    直到1962年所有的校舍大致完成,東海大學為了配合路思義教堂興建,重新設計校門口,第一個正式校門終於誕生了。這個校門是由陳其寬先生所設計的。當時第一個校門的設計理念,是受到現代主義國際樣式的影響,採不對趁的樣式,而為了對應前方十二米道路,刻意將警衛室放置在入口左邊的牆面後方,從空中鳥瞰入口左邊的高塔,呈現『十』字形狀,代表東海大學是一所基督教大學,而牆面與高塔全貼上和路思義教堂一樣的金黃色系琉璃瓦,突顯出東海值樸的風格。

三、校門退一步,減速慢行:

    第一座校門一直沿用到1978年4月,因中港路配合十大建設台中港興建,括寬成五十公尺的八線道才被拆除,現今的校門是由東海大學建築系詹耀文老師主持設計,於1979年3月29日正式使用。校門口左前方有一塔型建築物,高度約15公尺,與中港路的寬度呈適當比例,頂端東西兩面嵌以校名。塔下地面為草坪,並沿路面種植可修剪之風尾竹及龍柏,藉此分清地界。正面牆壁鑲上于右任先生所書『東海大學』四字;左右延伸的圍牆採清水混凝土築成,高度與校門口配合,可以表現逐漸引導認識的作用,圍牆上不用琉璃瓦覆蓋。管理室對面之清水混凝土四方牆嵌有東海校徽,原本欲承襲質樸的東海風格,強調『從土地上長出來』的建築手法,自然地融入環境之中。

四、增闢集合空間與人車分道:

    整建校門的設計工作由趙文蔚建築事務所負責,並於2001年7月初完工。其設計理念,為減少入口意象視覺的衝擊,依舊維持第二個正式校門的基調,從校門進入校園內還是維持二線道;校門左前方的塔型建築物,鑲有于右任先生所書『東海大學』之正面牆壁、管制室之位置,以及嵌有東海校徽之清水混凝土四方牆並未更動。但為解決『學生之集合空間』、『人車爭道』的問題,拆除四方牆旁的圍牆,增建一個開放空間的廣場,應在約農路左側鳳凰木後方設記一條連接廣場的人行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