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路源起的生命力
「德耀路」這條條為紀念本校第二任校長吳德耀博士(1916~1994)在任內十四年間對東海宏遠貢獻而命名的道路,並在十月三十日東海大學三十九週年校慶活動當天剪綵奉獻。
「德耀路」的設計者孫宇立校友認為,若能將取自大自然的石頭分佈在「德耀路」兩側,它的特色可以涵蓋三層理念:(一)可配合東海原有夢谷、太陽谷卵石景觀;(二)同學在上下課中可以稍做歇腳休息;(三)讓「德耀路」產生獨特的風格。他指出,「文理大道」是一主軸、對稱、嚴肅景觀配置的道路,而「德耀路」的個性應與「文理大道」配置有別,分佈於「德耀路」兩旁的石組佈置形式,有如老師帶領一群學生般親切,藉以映照出吳校長生前和藹可親、誨人不倦的儒者風範。
而另一位參與執行設計的楊奉琛先生也指出:「在長期從事景觀雕塑經驗裡,覺得所有物質無所不是提材,以東海環境而言,非常恰當;石頭不僅是主體作品,同時也兼貝庭園休憩機能,它代表大地的氣質景觀」。
至於環繞在青銅週邊,以及鐫刻在大小石塊一些不同的符號,其代表意境,孫宇立表示是他積二十餘年潛研括樸學、語言學、形上哲學、考古學、語文學等領域推演出的學術理論。
他認為,這些由點、線、面、交融形繪而成的簡單符號,「點」代表個體是主詞;「線」表示行為路徑是動詞;「面」則是事實或結果是受詞。實際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模式與事實結枎,都可以他成這些簡單的圖形符號,明晰表達。
當大家看到每塊石頭上的符號並且加以集合在一起時,最大願望是可以體會出其間超然的意義。這是一套宇宙共通的語言,向下推展,就是到了人類森羅萬象的今日;向上推演,則可以尋找到人之所以為人的起點,藉著起點重新思考前人行走過的足跡,人類文明再向前推進,使可以擁有嶄斤的動力。」
摘自『東海大學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