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網公告訊息生態部落格投票中心留言板網站導覽聯絡我們
大度山歷史 東海名人堂 生態專區 東海校園 東海別墅 環境監測 四季專欄
Home > 東海別墅 > 30年老店
[ 「布」一樣的人生 ]

歷史系3年級  邱曉君  邱郁婷

東海大學旁邊的東海別墅在近年來發展成為商業和住宅的混合區,但是人們總是會忽略掉在東海大學附近的一些老店,尤其是近年來新穎商店不斷的替換更新,其實這些老店是具有相當長時間的歷史背景,也曾經相當的繁榮,陪伴著東海別墅、東海大學和新庄社區的人們度過一個的漫長的時光。如今,雖然他現在曾想過開發更多的商機,但都不曾想要轉行,堅持上一代所傳承的布店,其精神是令人敬佩的。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即將帶領大家認識位於東海大學附近眾多的老店之一,遊園路上的布店。

布店的老伯伯名字為蘇義,今年六十五歲。蘇老伯伯的一生,在他的記憶裡,他年輕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經營布店了,也不曾做過其他的行業,當事業愈到挫折時,他也沒有產生過要轉行的念頭。蘇老伯伯自小時候出生就已經住在新庄社區了,但是他是在台北結婚的,經由相親方式,透過媒人的介紹而認識老奶奶的,之所以會在台北結婚是由於早期蘇老伯伯曾經在台北經歷過一段時期,在那段時期中,可以說是在他的人生中佔了一段重要的時期。蘇老伯伯回憶在當時他去台北那裡開了一間店,位於台中新庄社區的這間布店,則是蘇老伯伯的父母親所經營。蘇老伯伯在年輕時期會去台北發展,主要是去台北學習經營布店,也在台北的迪化街開了一間布店;但是後來蘇老伯伯因為感覺在那裡的壓力太大,同行競爭激烈,在台北所經營的布店生意做得不理想,所以才忍心結束掉在台北的事業,搬回台中的家鄉,再繼續經營家中的布店。

蘇老伯伯的兄弟姊妹在蘇老伯伯去台北發展事業時,並沒有跟父母親一起經營這間布店,他們當時都還在讀書。其實這間老店的原址不是在此,原本是在以前就是位於在社區的較下面那裡,後來於民國六十九年從蘇老伯伯結束台北事業後,才搬過來現今所在的這個地址,由於這間布店經歷了很長的歷史,相對的在生意方面上也渡過了許多風波。蘇老伯伯在訪談中說到當初在台北那是做批發事業,批發事業其實是比較具有風險性的,在這間布店則是做一些小買賣。也不曾有打算說要再去別處開店或是轉行,在這幾年中也沒有想過要改變裝潢,仍然維持舊有的原貌;只是現在蘇老伯伯都已經交由第三代,他的兒子在經營這間布店,他則是都沒在管理了,處於退休狀態。

蘇老伯伯布店內的布都是工廠批發過來的,來布店這裡買布的人們的年齡層廣泛,身份也很多樣,有學生也有家庭主婦,或是其他職業的人們。蘇老伯伯也提到如果要買布,訣竅主要是說你自己要會選布,要會選你自己喜歡的款式,任何款式的布都是有不一樣的用途,而布的用途有相當多的種類。如果是說要做窗簾,窗簾布的性質就是要可以遮光,以及比較可以透氣的功能等等;如果是要製作成衣服之類的衣物,則是布的性質要比較偏於棉質布,而且也要具有透氣的功能,因為棉質的布比較舒適耐穿;如果是屬於桌巾之類裝飾用的布,蘇老伯伯建議桌巾布的性質是比較不一定的,看花紋漂亮或是個人喜好就可以了。另外如果你有一天跟布店買了一匹布,不過尚未要使用布的話,要如何把它保存,比較不會壞掉呢?在此,蘇老伯伯建議說可以使用紙包著或是用塑膠袋裝著就可以了。因為不要讓布被太陽直接曬到,也不要讓布被蟑螂或是螞蟻之類的昆蟲鑽進去築巢就可以了。

此外,布店所賣款式較舊或是已經退流行的布,蘇老伯伯說這些布的處理方式是可以用比較便宜價格再販賣於市場中,用特價作為促銷活動,而且也有販賣外銷的方式,可以外銷往比較落後的國家,不一定是大陸,也有非洲,但是大部分都是銷往非洲,會有貿易商跟店家買布在轉售出去。

從有關於布的價錢,實際上可以觀察到近年來生活物價水準的變動,在早期所販賣布的價錢是比較貴的,跟現在布的價錢差別很多,蘇老伯伯跟我們說是因為早期的布產量很少,而現在則是因為用機器產量,所以布的產量會比早期還要多。

我們提到現在東海大學附近就是近年來因為東海別墅的開發,使得店家更換率提高,以往附近的老店到現在仍存在嗎?蘇老伯伯認為附近的店家是最近因為東海別墅的開始才熱鬧起來的,三十幾年左右的老店都沒有任何一間。而布店的經營遇到艱難困苦的時候,儘管曾經有想過要改成別的行業,想要改但是也不會改,不知道要改變成什麼行業。因為從蘇老伯伯的父親就開始在經營布店了,所以一直以來都是堅持經營布店,而且也沒有受過太多教育,只讀到初中畢業,之後就到台北經營布店了。在我們的刻板印象中,認為在我們老一輩的人都會說以前要讀書是一件困難的事,因為可以讀到初中,就是一件很厲害的事了,而且以前初中是要用考試方法才可以入學;布在以前的價格又比較貴的原因,況且家裡經濟可以提供讀到初中,所以就以為以前經營布店的家庭就會比較富裕。

蘇老伯伯認為經營布店的家庭也是跟各行各業的人相同,沒什麼說比較富裕或是比較窮困的,蘇老伯伯實在是太謙虛了。以前的學費大約是以前的四十幾塊,但據我們所知以前的四十幾塊可以說是不小的數目對於普通人家而言,蘇老伯伯在讀初中是五十年前的事了,如果以當時一碗麵五角的價錢來說,真的不是一筆普通的數目。

在二百年前就已經有這個社區,蘇老伯伯提到以前原本用水不方便,後來有一位名為亨德的東海教授為地方上牽引了自來水水管,增加居民用水的方便,而且無論交通或是電力都不是十分發達。這社區原本是種茅草和蕃薯、樹薯,但是現在蓋房子的人沒有要用茅草,樹薯也很少生產,因為進口的比較便宜,現在只剩蕃薯和花生,傳統產業漸漸被經濟效益所影響。

此外,東海大學對這社區的影響為何?蘇老伯伯說附近的路有變的拓寬以及開發,以前的路都是小條的舊車路,只有牛車可以走,東海大學的建立,也有帶動這裡的生活品質,以前只有牛車,現在車輛的增加,提供很多方便。日本時代比現在的治安還要好,以前這社區只有一個住在蔗部村的日本警察,管大肚山的七個村,以前的人比較守法,日本警察較嚴厲,若是犯了偷竊罪要遊街,但是很少有這種情形;而國民黨來台後繼續日本人的管理方法,法律還是嚴厲,只是執行不徹底。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國民政府算是過客,把台灣當作反共基地,所以沒把台灣做為永遠居住之地,而日本人則是把台灣當作日本國土,所以日本人在台灣的基本建設很齊全。蘇老伯伯反應了老一輩的人比較喜歡日本人,因為日本人比較守法和守時,而且盡本份。蘇老伯伯參加了社區的老人會,社區有志工隊,每星期都有整理環境。以前是日本警察發動做公共勞動,每一戶派一人出來整理環境或是造路,而現在因為是民主社會,所以就呼籲大眾自動自發為社區貢獻。蘇老伯伯希望日後社區的治安和交通能改善,並且這社區現在看起來似乎少了一個可休閒活動用的公園,若政府有空地可作為規劃利用,可以讓社區的人能有綠地活動,可以呼吸新鮮空氣。

在這次的訪談中,我們感謝蘇老伯伯和他的家人,協助我們可以完成口述訪談,並且使我們更深入瞭解東海大學附近的歷史,對於生活在東海大學附近有不虛此行的感受,實為難能可貴的經驗。